聯系熱線
為切實推進危廢資源化利用,解決企業危廢處置“渠道少、成本高、排放大”等難題,安吉縣積極貫徹“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”,通過政企協作,將全國首創的蜂窩活性炭活化再生技術運用于危廢處置項目。該項目不僅為企業紓難解困,也取得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,為全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提供典型的“綠色共富”樣板。
作為中國椅業之鄉的安吉縣,家具及配件制造產業鏈完整,企業集聚。近年來,為深入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,眾多家具企業的噴涂工藝不斷淘汰低效設施,優化廢氣治理,其中大多企業采用了蜂窩活性炭吸附裝置,使用期間要求及時換炭,確保吸附效率。規范使用后,全縣每年產生約1萬余噸廢活性炭,給轄區危廢處置能力平衡提出了考驗。
面對危廢處置項目申報難、落地難、擴容難的形勢,不等不靠,通過技術革新,安吉縣建成了首家廢活性炭脫附再生處置中心。2021年初,一期7000噸/年廢活性炭再生處置項目投入運行后,上萬噸廢活性炭通過高溫爐窯活化技術獲得再生,以資源化途徑實現了“變廢為寶”。一塊廢活性炭通過再生,至少可重復使用三次,改變了以往用一次就“一燒而盡”的處置模式,實現了危廢倍量級的減量化和資源化。
面對部分企業環境管理能力薄弱短板,廢活性炭再生中心升級服務,以“回收再生+管家服務+技術培訓”創新模式,為涉氣企業提供預警、換裝、清理、運輸、脫附及危廢申報等全鏈條服務,有效減少了企業管理成本和環境違法風險。
廢活性炭原先通過焚燒處置,一次性使用,成本高、能耗高,購買和處置活性炭的成本約為1.5萬元/噸;通過再生處置利用,成本下降約50%以上,綜合治理成本可望下降2/3左右。如全縣企業推廣運用,全域治污成本可節省8000萬元以上。該項技術契合安吉綠色家居產業發展,符合固體廢物治理三化要求,同時大幅降低了環境治理成本,極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在保障炭的吸附值和更換周期的情況下,活性炭吸附技術可以說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VOCs治理技術,容易推廣,市場占有量大。安吉縣約80%以上廢氣治理設施采用活性炭吸附,很大程度上降低了VOCs等對大氣環境的臭氧、PM2.5影響。但在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方面,廢活性炭的碳含量約為90%,推算可知,每噸廢活性炭燃燒可直接排放大于3噸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。因此,每年大量廢活性炭通過再生技術后資源化利用,可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,同時相應減少制作活性炭的植物、能源的消耗。
來源 | 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安吉分局、省生態環境廳土固處編輯 | 邵甜 楊婷玉 審核 | 楊貢江 簽發 | 陳利